发布日期:2019-09-17 浏览数:8798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主创新的这段论述,让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感触颇深。
“在听报告时我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放创新的指示,很有感触。”近日,长期倾注于国产CPU研制和产业化的李国杰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习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正确理解自主可控和开放创新指明了方向。
自主创新不是“自我创新”
实现CPU的国产化替代,一直是中国人的心结,也事关整个中国信息化产业的根基。然而,在国产CPU事业的发展中,我国一直有这样的一种舆论:要实现CPU等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就不能与外国公司合作,不能走开放创新的道路。
“自主创新绝对不能变成封闭的自我创新。”中科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郝跃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道,具体到芯片产业,这是一个需要全世界共同贡献的领域,“就算美国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芯片技术全‘包圆儿’”。
“不能认为我们只有把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都做完了才是完全的自主可控。”郝跃说,这也是习总书记提出的“自主创新”要在“开放环境下”“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大家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有合作也有制约。
“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些关键的技术和产品还需要外国提供是历史造成的。”李国杰告诉记者,要解决受制于人的问题,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另起炉灶”,争取基本上用自己的技术实现自给;另一条是与国外合作,走“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路。“‘另起炉灶’和‘引进消化’是互为补充的两条道路,国家都应该支持。”
两条道路“互为补充”
目前,我国的芯片产业恰恰是两种模式并行:以龙芯CPU为代表的自主研发模式和以华芯通服务器芯片等为代表的“合作模式”。中兴事件发生后,社会上质疑“合作模式”的声音多了起来。
“发展产业有两个基本要求:安全可控和用户体验。党政军部门和商业市场对这两方面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因此两条腿都要发力,同步前进。”李国杰说,对于安全性要求很高的产品,应该先考虑走另起炉灶之路,龙芯CPU等自主开发的产品这几年在国防应用上已取得长足进展,说明这条路走得通;而平板显示等民口领域走引进消化再创新的道路也取得了巨大成功,说明后一条路也走得通。
李国杰介绍说,我国平板显示曾经像集成电路一样受制于人,国内企业京东方公司从全资收购韩国现代集团第5代液晶生产线开始,下真功夫消化吸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掌握了TFT-LCD技术,从而后来居上、扭转乾坤,被习总书记誉为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成功案例”,为我国如何走开放创新之路树立了榜样。
当然,自主和开放两条路各有优劣,都需要在“短板”上发力。李国杰说,另起炉灶的安全可控性较高,但生态环境要重新培育,一开始性能可能不如国外主流产品,因此要努力打造自主的生态环境,尽快提高产品性能;而走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路,一开始可借用国外的生态系统,起点高一些,但安全可控性较差,要下大力气排除可能的后门和安全隐患,争取获得发展的自主权。
“不管走哪条路,最终目标是一样的,都是要自己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和发展的主动权。”李国杰强调。
“跟高手过招”要留后招
事实上,习总书记关于如何正确处理自主和开放之间的关系,早在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作了明确阐述:“我们强调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一定要坚持开放创新,只有跟高手过招才知道差距,不能夜郎自大。”
郝跃在接受记者采访中也提到,开放创新意味着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与合作。中国拥有巨大的集成电路市场,应该在诸如通信、汽车电子等特定领域培育自己的优势,形成中国有竞争力的产品,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拥有话语权。
“我们在芯片产业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首先要在最擅长的地方取得突破,形成优势领域,这样才有跟国际合作的基础。”郝跃说,如果各方在产业中相互依赖,就不用担心现在的境况会出现。
跟高手过招,更要注意留有后招。李国杰提出,在开放创新的道路上,引进技术环节只是提高自主研发的起点。无论引进的技术水平多高,也不能放弃自主开发。
“在判断一个团队应不应得到国家支持时,不应以是否引进技术为界线,而要看是否真正在做自主研发、是否真心实意要解决安全可控问题、是否真正走市场化的道路,而不是以争取国家经费为目标。”李国杰强调说。
相关新闻推荐阅读